精神內涵:
精神實質:
1962年,晉中地委將大寨經驗總結為:“干部參加生產和領導生產相結合,革命干勁和科學態度相結合,以農田基本建設為中心,運用八字憲法,高速度地發展農業生產?!?/span>
1963年11月9日,山西省委向全省各級黨組織發出向大寨學習的通知,對大寨的精神用三句話作了高度概括:“藐視困難,敢于革命的英雄氣概;自力更生,奮發圖強的堅強意志;以國為懷,顧全大局的高尚風格?!?/span>
1964年2月10日,《人民日報》發表社論《用革命精神建設山區的榜樣》,要求各地從四個方面學大寨:一要學大寨人遠大的革命理想和對未來堅定不移的信心;二要學敢于藐視困難、自力更生、發憤圖強的優良作風;三要學以整體為重的共產主義風格;四要學永遠向前、并把偉大的革命精神和嚴格的科學態度結合起來的好作風。
在1965年7月至8月召開的山西省委二屆一次會議上,省委再次對大寨精神作了“一條紅線,五個要點”的概括:“一條紅線,就是毛澤東思想掛帥、總路線掛帥。五個要點,就是:一、有社會主義、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;二、有愛憎分明、一心向黨的堅定立場;三、有自力更生,奮發圖強的堅強意志;四、有藐視困難、改天換地的英雄氣概;五、有以國為懷、助人為樂的高尚風格?!?/span>
1964年12月,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,周恩來總理在《政府工作報告》中對大寨精神作了如下的概括:“政治掛帥、思想領先的原則;自力更生、艱苦奮斗的精神;愛國家、愛集體的共產主義風格”。
精神發展:
——思想領先、敢于擔當。1991年郭鳳蓮回大寨村兼任黨支部書記,她說:“在新的形勢下,千方百計發展經濟就是最大的政治,解放思想就是思想領先”。她帶領135代表,到江蘇、浙江、上海等地學習考察全國農村先進典型,為大寨探致富路,再續創業歌。
——自力更生、艱苦奮斗。改革開放后,大寨始終把自力更生、艱苦奮斗作為戰勝困難、取得勝利的精神支柱。在一無人才、二無資金、三無項目條件的情況下,依據黨在農村的方針政策,他們突破傳統農業模式,走發展商品經濟、非農興村之路。
——與時俱進、創新開拓。大寨人在新時期準確把握時代特征,始終堅持實事求是、與時俱進,在大膽探索中創新發展。大寨人在市場大潮中拼搏,學會了運用大寨的精神資源,盤活大寨的無形資產?!按笳痹谛聲r期大寨人手里,已成為30多種商品的品牌。
——致力發展,促進協調。大寨人改革農村經營體制,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大大提高。在穩定農業的基礎上,1992年組建了大寨經濟開發總公司,下設多家企業。經過多年發展,大寨企業經歷了村辦小作坊到規?;?、專業化、品牌化發展的轉變。
——著力民生、共同富裕。新時期的大寨隨著集體經濟實力的增強,資金更多地用在了改善民生,提高群眾的生活水平上?,F在大寨人人享受“五有”,逢年過節,每家還能領到米、面、飲品及過節費,幸福感明顯地比過去提高了。
——胸懷大局、和諧共進。改革開放后,大寨人一如既往胸懷大局,堅持愛國家、愛集體的風格。國家災難面前,大寨人積極捐助物資。隨著郭鳳蓮兼任井溝村黨支部書記,他們將井溝作為“大寨二村”,響亮提出了用大寨精神建設井溝的總體思路。大寨人要和更多的村莊聯起手來,建設“大大寨式”新農村,共同創造美好的未來。
現實意義:
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過程,不僅是一次重大的經濟體制的變革,也帶來廣泛深刻的思想觀念的震蕩,我們多少年來形成的自力更生、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在這場變革中經歷了強大的沖擊和挑戰。因此,當前重提弘揚大寨精神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,大寨精神仍然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精神支柱。通過弘揚大寨精神,樹立顧全大局,無私奉獻,勤儉節約,清正廉潔的良好風尚,為改革和建設創造良好的環境氛圍。
大寨精神作為一種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,本身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時代精神的一部分?,F在有些地方,越是貧困精神狀態越差,物質文明建設的任務十分艱巨,精神文明建設的任務更為艱巨。我們必須繼續弘揚大寨精神,切實加強理想信念教育,加強自力更生、艱苦奮斗優良傳統教育,加強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,形成全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,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精神動力支持。
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,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。盡管中央確定了工業反哺農業、城市支持農村方針,中央財政近年來支農、惠農力度不斷加大,但是,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任務仍然繁重、艱巨,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體只能是農民,主要還要靠億萬農民自身努力奮斗。
學習大寨精神:
大寨大隊的黨員、干部和群眾,雖然住在群山之中,但是并沒有被太行山的山峰遮住視線,他們身在太行,眼看全國。他們對于自己的集體,對于我們國家的未來,充滿了無限信心。正是在這種遠大理想和對未來堅定不移的信心的鼓舞下,大寨人民始終保持著旺盛的革命斗志,把窮山溝建設成了社會主義的新農村。
大寨人民既敢于藐視困難,又認真地同困難作斗爭。他們堅信,只要在黨的領導之下,堅決依靠集體的力量,就能把大寨的面貌改變過來。困難沒有嚇倒他們,失敗也沒有使他們后退。正是這一股子天不怕、地不怕的頑強的革命精神,使他們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,奪取了一個又一個勝利,成倍地提高了糧食單位面積產量和總產量,同時使林業和畜牧業也有了相當大的發展。
大寨人民一貫用自力更生的精神教育干部和群眾,要求他們處處精打細算,把一切可以節省的財力物力都節省下來,用到生產建設上。自一九五三年以來,他們只向國家借過一次錢,而且第二年就如數還清了。即使他們遭到了空前未有的大水災,仍然堅持自力更生的方針,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重建家園,修復被洪水沖毀的土地。一九五三年以來,大寨大隊的集體經濟大大地發展了,自己牢固地站穩了腳跟,又有力地支援了國家社會主義建設。
在大寨大隊黨支部的堅強領導下,大寨人民始終是朝氣蓬勃,一往直前。他們治理好了這一條溝,又開始治理那一條溝;修好了這一處梯田,又開始修那一處梯田。在治山、治坡、治溝的斗爭中,堅持科學試驗,把種試驗田的制度一直堅持下來,幾乎從種到收的每一個環節和每一個技術措施,他們都進行過科學試驗。革命精神推動他們進行科學試驗,探索大自然的奧秘;科學試驗的每一項成果,又更加堅定了他們不斷前進的信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