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一段時間,國內現貨市場鋼價的跌幅明顯加大。市場人士反映,寶鋼、沙鋼等國內主導鋼廠的最新出廠定價已先后出臺,價格或穩或降,再加上鋼市的終端需求持續低迷,商家的信心進一步趨于悲觀,市場上拋貨套現的情形較為普遍。
市場人士悲觀預期,近一段時間,即使鋼材價格下調,市場成交也難見起色。實際上,不僅僅是鋼鐵,在中國的許多傳統制造業,都存在類似的問題,即便價格向下,需求也不旺盛。安邦特約經濟學家鐘偉認為,這顯示出傳統產業的產能嚴重過剩,需要經歷痛苦的“去產能化”的過程——在企業之間,除了收購兼并,恐怕還需要破產出局。因此,今年和明后年,中國的工業都將處于收縮產能、提升技術、尋找新興產業增長點的痛苦過程,中國制造業的利潤下滑會明顯快于制造業投資的下滑,這甚至可能拖累全球鐵礦石等資源品價格的走勢,導致澳大利亞等經濟也跟隨中國經濟而下行。
不過歐債危機了,中國經濟增速下滑和轉型了,這對美國尋求次貸危機后新興產業的突破,提供了一個利好的物價氛圍,使得美國寬松貨幣政策的高通脹風險有所下降。